|
千斤青石板铺成复古路,重塑老济南的格调!107
发表时间:2019-09-02 09:48 来源:青石板石材 作者:傅甲 发表时间:2019-09-02
千斤青石板铺成复古路,重塑老济南的格调!
在济南芙蓉街北首的贡院墙根街北头,十多块青石板铺在地面上,见到记者过来,四五位芙蓉街上的住户专门邀请记者踩踩青石板,体验一下老济南的格调、感觉。据介绍,这一块青石板大约重1000斤,要六七个壮汉才能抬动。这些重量级的大家伙铺好之后,此处将改造成茶巷,青石板复古路成为芙蓉街新的北入口。济南的许多老街旧巷和小胡同,十分有趣味,那青石板下流淌着许多古老而神奇的故事,那些街名巷称里,有种唐诗宋词般的神韵和情调,千斤青石板重现芙蓉街传统的老济南格调。
千斤青石板铺成复古路--“古典”济南的格调
“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,有睡着了的大城楼,有狭窄的古石路,有宽厚的石城墙,环城流着一道清溪,倒映着山影,岸上蹲着红袄绿裤的小妞儿。你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,那便是个济南。”这是当年老舍眼中和笔下的近代济南老城。
在那有城墙的时代,与其说城墙是城乡的界限,不如说更像城乡之间的纽带,古朴的城门,千斤青石板铺成复古路,把悠闲的城市生活与恬静的乡村浑然一体地联系起来。这悠长韵味和田园情怀,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前,生活在城里的济南人,还是能约略体味到一些的,现在是不大容易看的到了。
然而,这诗意、这韵味、这情调,却是只有经历了悠悠岁月的一座中国历史古城所独有的。这座古朴浑厚的“中古的老城”,有内外城两层城墙,各开八座城门,一条熟悉的青石板路,历经明清两代而至民国,沐浴了六百年风雨沧桑。
千斤青石板铺成复古路--街趣巷味:俗到底,雅到家
如果哪天只有一个人,索性鞋也不要了,就打着赤脚,在青石板上一趟趟地来回走,感受石面透过脚底传来的阵阵清凉,因为天气和作业带来的燥热和烦恼,很快便一扫而空了。
青石板路曲曲折折, 蜿蜒连接它的每一条支流。 从东口到西口,从这家到那家, 连起了邻里之间最淳朴的感情。
那时候,我们总以为 日子就这样慢慢的不会改变, 就像青石板路,走也走不到边。 谁知道蓦然回首,离它已那样遥远。 岁月就是落入石板隙里的雨水, 走了就不会再流连。
那些纵横交错的青石板路,总有一条岔道连接着“外面”。外面的大千世界有无限可能,也对躁动的少年有无限诱惑──这种诱惑,更甚于下课铃一般的雨声。于是一次又一次地,我们挥手作别,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。直到只剩脚下的石板还在送行。低头的时候,突然间好奇,那些平滑的光泽,是因为多少人走过?那些深浅的车辙,是因为多少车碾过?那些凹凸的水坑,又是多少雨季的漫长刻印呢?凡此种种,我们也许遗忘,但青石板都为我们记得。
千斤青石板铺成复古路--城之韵:“王气”和“文气”
我们这才知道,在故乡,每一块古旧的石板都那样有心,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我们成长的脚步,也给我们种下的思乡的病根。我们沿着石板路走出了小村小镇,却再也走不出它圈住的眷恋。
青石板,石板亲,青石板连接的,是最亲的曾经。 如果这个夏天,再来一场暴雨, 我就去找一条青石板路, 扯开领带,踢掉皮鞋,端正地赤脚站好。 等石板开口,给我唱已忘记的歌谣: 青石板的老街上,你我走过的地方。 那段斑驳的砖墙,如今到底啥模样?
我相信石板记得它听过的声音, 就像我们记得自己走过的路。 我相信曾经拥抱过美好, 而今就有信心能撑过寂寥。
我相信,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,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。 我相信远方和家乡中间, 有一条青石板承载着希望。 老济南的一些意境和韵味就像泉水一样, 它们是济南的魂!
与曾做过的西安、洛阳、开封等古城相比,确乎是少了些“门开八面,城阙九重”那份皇风浩荡的派头。但没做过古都,也有没做过的好处。这便是少了点“王气”而更多了些“文气”。
图文由傅甲石业整理收集,供读者参考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 |